其實你有SAY!

其實你有SAY!

早前的直播突然有聲無畫,觀眾還以為是特別效果!

幸好故障沒有影響心情,反而是測試新佈景、新燈光、新Cam、New Everything的機會,而且還有得笑 —— 剛吹完Mirror機器便出Error,莫非機器也有偶像?

最近正熱播劇集《IT狗》,還有幽默的劇中對白貼紙下載。細台和大台的幽默感不同:前者需要轉一轉腦筋,後者以官能反射的笑料為主。至於故事方面,大台劇集比較帶虛構性 (《異搜店》),細台則取材真實職場 (《IT狗》)。

Used Good

劇集誰好誰壞不重要,最重要的是「有得撿」。正因風格不同,我們才有得選擇,並透過選擇表達自己的價值觀,感覺自己的存在。

表面上,網絡媒體比電視內容選擇更多,但意見和立場不同的資訊時常被隱藏,AI也無法計算「你不知道自己會喜歡」的內容。

故此,韓裔德國哲學家Byung-Chul Han這樣描述我們的社會:

如今,感知本身呈現出一種「狂看」(Binge Watching) 的形式,即「毫無節制的呆視」(Komaglotzen)。它指的是無時間限制地消費視頻和電影。

人們持續不斷地為消費者提供【完全符合】他們欣賞品位的、討他們喜歡的電影和連續劇。消費者【像牲畜一樣】,被飼以花樣翻新【實質完全相同】的東西。

網絡個人化的資訊,讓我們不知不覺進入了「同溫層」:你煲韓劇我也煲韓劇,甚至陌生人的選擇會變成你的選擇 (藉著網店上的 You May Also Like 功能)。

當我們憂慮政治上被洗腦的時候,對於這種被大眾口味洗腦的情況,也應該加以警覺。

In Geek We Trust - Billie

營運Facebook 心靈療癒頻道上的Live Show,我刻意選擇:

  • 清新日系的故事,而不是熱門韓劇

  • 動聽,而不是最Hit的歌曲

  • 用長笛當伴奏,而不是鋼琴和結他

就是想在人人都觀看一式一樣的東西的時候,帶領人認識被大眾口味所屏蔽了的選擇。

《IT狗》裡面有對白說「乜我有Say咩?」是的,你還有 —— 從主動選擇你不感興趣的資訊、主動接觸你不同意的人開始。

無知因為世故,短視因為無奈

無知因為世故,短視因為無奈

抵抗疫情,脫離醃悶

抵抗疫情,脫離醃悶